江西省气象局政府网站
2021年、2020年、2023年、2002年),有15个县(市、区)创新高2.1成,为1961年以来第8低位。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风雹、寒潮等,上半年的气候年景总体略偏好。
冬季至春季前期(1月~4月中旬)全省降水持续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其中,1月24日全省气象干旱覆盖范围最广,有85站达到重旱。3月下旬气象干旱再度发展,至4月中旬赣北大部和赣中西部普遍达到中旱、局部重旱。6月下旬赣中南部、赣南中北部气象干旱又开始露头,7月8日有21站达到中旱、7站达到重旱;受台风“丹娜丝”外围环流影响,赣南地区干旱得到缓解。
2月10~26日,我省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平均阴雨日数达13天,宜春、芦溪、萍乡、万载等4个县(市、区)南宫股份有限公司阴雨日数创新高,22个县(市、区)出现连续10天以上连阴雨。全省平均日照时数21小时,偏少25.7小时,排历史同期第10低位。
2~3月我省大雾天气频发,累计出现大雾644县(市、区)次,较常年同期偏多205县次。全省区域性大雾日(15站及以上)14天。2月15~18日、26~28日以及3月10~14日先后3次出现连续大雾天气过程。其中2月28日影响范围最广,大雾笼罩49个县(市、区),当天早晨省内21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涉及33条高速)入口一度封闭。
3月气温波动起伏显著,两起两落,月初月末(2~4日、27~30日)出现两次寒潮天气,大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2℃。其中25~27日全省升温明显,有60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创本地3月新高,而寒潮来临时,27~30日全省气温则“断崖式”下降,多地日降温幅度、过程降温幅度达极端阈值,庐山和资溪降温幅度超过20℃,宜春累计降温幅度达18.9℃,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受此次寒潮过程影响,全省大部地区出现轻到中度“倒春寒”,早稻春季低温连阴雨综合指数为近十年(2016~2025年)第2高位,仅次于2020年。
春季(3~5月)我省先后发生7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 其中3~4月全省出现8级及以上大风183县(市、区)次,是常年同期(71次)的2.6倍,为历史同期第7多,最大风力出现在4月21日上高县32.7米/秒(12级);春季累计有99个县(市、区)次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4厘米,4月21日出现在贵溪市河潭镇。
5月15~23日我省出现多雨时段,全省平均降水144毫米,较同期偏多1.1倍,排历史同期第5高位,东乡、宜春等5县(市、区)累计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全省有94个县(市、区)降雨超过100毫米;38个县(市、区)降雨超过250毫米;点最大降水为高安八景站(393毫米),小时雨强以奉新柳溪站79.6毫米为最大。期间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5月22日暴雨(含大暴雨)县(市、区)数43个,覆盖范围为今年以来最广。受强降水影响,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5月16日抚河公溪站发生超警戒洪水。
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于6月11日生成,15日从崇义县进入我省,是2000年以来进入我省第2早的台风,仅晚于2017年2号台风“苗柏”(6月13日进入江西)。6月14~15日,全省平均降水54.4毫米,有87县(市、区)降雨超过50毫米;34县(市、区)降雨超过100毫米;点最大降雨为德兴市花桥镇梧风洞站160.3毫米;有26个县(市、区)出现8级及以上大风,以玉山县枫林镇11级(30.3米/秒)为最大。
主汛期(4~6月)全省降水669.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成;其中赣南降水483.7毫米,偏少2.9成,位居同期第4低位;气象洪涝指数排历史同期第6低位,全省仅局部地区出现洪涝。西风带雨季于6月24日结束,较常年(7月4日)偏早10天。
1~6月全省平均气温16.8℃,偏高0.南宫股份有限公司9℃,除2月气温偏低外,其他均偏高;其中1月、4月分别有14、13个县(市、区)月平均气温创新高,主要集中在赣北区域。
预计后期(7月16日~9月30日),全省平均降水240~300毫米,偏少0~2成,部分地区有阶段性气象干旱发生;全省平均气温27.5~28.5℃,偏高0.5~1.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普遍可达38~40℃,局部可达41℃。
1.做好防暑降温和雷电防护工作。盛夏水电供应将进入高峰,各地需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水电调度等能源保障工作。夏季降水过程多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对流天气,各地需加强防雷、防强降水安全管理。
2.做好水资源调度和干旱应对工作。各地要抓住有利天气强化水库“一库一策”科学调度工作,土壤墒情较差和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防范气象干旱对生产、生活等不利影响。
3.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各地应避开雷雨时段,做好已成熟早稻的抢收,同时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尚未成熟的早稻,要注意田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