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5年7月洪涝灾害状况评估、趋势预测及水利工程更新改造
天津市2025年7月洪涝灾害状况评估、趋势预测及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研究报告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太行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典型的“九河下梢”平原城市。受地势低洼(平均海拔2-5米)、河网密布(境内有52条一级河道、127条二级河道)、海陆交互(渤海湾风暴潮影响)等自然条件影响,天津市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素有“十年九涝”之称。2025年7月,受台风“格美”残余环流与西风带冷涡共同作用,天津市遭遇“持续强降雨+风暴潮增水”叠加灾害,全市16区128个街道(乡镇)受灾,成为继2023年“7·29”特大暴雨后又一次极端天气事件。本报告基于天津市水务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实时数据,结合历史灾情特征与气候模型预测,系统梳理灾害状况,分析未来风险趋势,并针对水利工程短板提出系统性更新改造方案,为提升天津超大城市防洪韧性提供科学支撑。
2025年7月10日-28日,天津市经历3次强降雨过程(7月12-15日、18-21日、24-28日),其中7月18-21日为峰值期,呈现“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风暴潮叠加”特征,主要特征如下:
- 时间维度:全市平均降水量35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40%),其中滨海新区(482毫米)、西青区(415毫米)、津南区(398毫米)为暴雨中心;日降雨量超50毫米的天数达12天,超100毫米的天数达7天,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滨海新区大港(7月20日,823.6毫米),超2023年“7·29”特大暴雨(静海区734.8毫米);最大小时雨强达135.2毫米(7月21日14-15时,河西区挂甲寺)。
- 空间维度: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区-内陆”梯度带:滨海新区(沿海)因风暴潮增水(最大增水1.8米)与强降雨叠加,积水深度普遍达2-4米;中心城区(和平、南开、河西)因地表硬化率高达80%,地表径流系数从0.4-0.5升至0.8-0.9,地道桥、隧道等低洼区积水成灾;静海、西青等内陆平原区因河道行洪不畅(如独流减河、子牙河),形成大面积内涝。
- 河道洪水:全市29条一级河道中22条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12条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独流减河(天津段)发生超50年一遇洪水,西河闸入库流量达1.2万立方米/秒(2023年为9800立方米/秒),接近1963年历史最大值;永定新河(入海口段)因风暴潮顶托,水位超警戒水位2.3米,行洪能力下降40%。
- 水库调度:全市27座大中型水库中24座超汛限水位,11座被迫泄洪;于桥水库(防洪库容15.5亿立方米)入库流量峰值达2800立方米/秒,泄洪流量2200立方米/秒;北大港水库(防洪库容5.4亿立方米)通过“错峰调度”拦蓄洪水1.8亿立方米,减轻下南宫28游压力。
- 人员伤亡与转移:全市受灾人口15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2万人(含滨海新区大港、静海王口镇等沿海与内陆高风险区28万人);因灾死亡35人(主要因风暴潮倒灌、城市内涝触电、山洪泥石流及房屋倒塌);
- 基础设施损毁:公路中断820条次(其中国省干线条次(京沪线、津秦高铁部分区段);10千伏以上电力线个;
- 经济与生态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110万亩(其中绝收3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达1280亿元;独流减河、子牙河部分河段因泥沙淤积,行洪能力下降20%;沿海湿地(如七里海、北大港)因咸潮入侵,植被受损面积达500公顷。
尽管天津市近年来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如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积水点”动态清零),但2025年7月洪灾仍暴露出以下短板:
- 沿海防潮体系:滨海新区防潮堤按“5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如海挡标准),但本次风暴潮增水达1.8米(超设计值0.3米),导致12公里海堤漫顶;
- 城区排水系统: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按“3-5年一遇”设计(重点区域如五大道、意式风情区仅“1-3年一遇”),但本次降雨强度超50年一遇,导致150处易涝点积水(如南京路地道、西青道立交桥积水深达2-3米);
- 河道行洪能力:独流减河、子牙河等骨干河道因泥沙淤积(年均淤积量120万立方米)、违建占压(如河道内鱼塘、码头),行洪断面缩减50%,实际行洪能力仅为设计值的40%。
- 监测预警: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暴雨预警与洪水预报存在“时间差”(如滨海新区大港7月20日10时实测降雨量达500毫米,洪水预报延迟3.5小时发布);沿海地区预警信息覆盖仅70%人口(部分渔村、养殖区依赖“大喇叭”,覆盖率不足50%)。
- 跨区域调度: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跨省市河道(涉及河北)调度依赖人工经验,缺乏智能化模型支撑;于桥水库与北大港水库联合调度效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错峰减洪”作用。
- 基层响应:部分乡镇(如静海王口镇、滨海新区太平镇)预警信息传递依赖“人工通知+铜锣”,偏远地区覆盖率不足60%;社区网格员对易涝点、转移路线熟悉度不足,导致部分群众未及时避险。
- 沿海防潮与排涝矛盾:滨海新区临港、大港等沿海区域因风暴潮增水与内涝积水叠加,形成“海水倒灌+雨水无法排出”的双重困境;防潮闸与排涝泵站联动机制缺失(如大港排涝泵站设计流量仅50立方米/秒,远低于实际需求120立方米/秒)。
- 城乡违建与行洪阻断:城市郊区(如津南八里台镇、西青张家窝镇)存在大量违建(占压河道、堵塞排水口),行洪断面缩减60%以上;农村地区(如宝坻周良街道、蓟州下营镇)河道淤积严重(平均淤积深度2米),行洪能力下降80%。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及CMIP6气候模型预测,未来10年(2026-2035年)天津市气候将呈现以下特征:
- 降水格局改变:年降水量增加10%-15%(集中在夏季),短历时强降水(1小时雨量≥50毫米)频率提升至“每2-3年一遇”(当前为“每4-6年一遇”);
- 极端天气频发:日雨量超200毫米的暴雨事件发生概率较2020年前提高5倍,百年一遇暴雨可能成为“8-10年一遇”事件;
- 复合型灾害增多:高温热浪与暴雨、台风外围环流与风暴潮、干旱与洪涝交替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
- 沿海地区:风暴潮与内涝叠加风险进一步升级,预计超50年一遇风暴潮增水频率提升60%,威胁人口增加30%(因滨海新区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达2000人/平方公里);
- 城区与平原:城市化导致地表径流系数从0.8-0.9升至0.9-1.0(核心区达1.0-1.1),相同降雨量下内涝范围扩大4倍,南京路、滨江道等核心商圈将成为内涝“重灾区”;
- 城乡结合部:新建区域(如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津南葛沽镇)因开发强度高(地表硬化率85%以上),内涝风险与老城区趋同。
受副热带高压异常摆动与台风路径北移影响,天津市未来可能频繁出现“连续多轮强降雨”(如7月“前汛期+台风”、8月“华西秋雨”提前),单次洪水过程持续15-30天(当前平均7-15天),且洪峰与洪量均增大(预计独流减河、子牙河流域洪水总量增加30%-40%)。
强降雨将更多触发“洪水-内涝-风暴潮-地质灾害-城市次生灾害”链式反应,例如:
- 沿海地区风暴潮增水(1.5-2米)与内涝积水(2-3米)叠加,导致海水倒灌进入市政管网(如滨海新区新港片区),引发地下空间(地铁、商场)盐渍化与设备损毁;
- 城市内涝积水倒灌地下燃气管道(如河西区友谊路),引发燃气泄漏与爆炸风险;
- 农田积水导致土壤酸化(pH值降低0.5-1.0)与重金属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管网渗漏),影响后续作物种植。
沿海风暴潮-内涝叠加区 滨海新区(大港、临港) 风暴潮增水+内涝积水,海水倒灌威胁地下空间
城区内涝高风险区 和平(五大道)、河西(挂甲寺)、南开(广开四马路) 地表硬化率高,积水深度超2米,影响交通与地下设施
城乡结合部易涝区 津南(八里台)、西青(张家窝)、宝坻(周良街道) 违建占压河道,行洪断面缩减60%以上
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洪泛区 静海(王口镇)、西青(杨柳青) 河道行洪能力不足,蓄滞洪区启用困难
针对2025年7月洪灾暴露的问题及未来风险趋势,天津市水利工程更新改造需以“韧性提升”为核心,构建“流域-区域-城市-沿海”四级联动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展开:
- 除险加固与标准提升:对全市27座大中型水库(如于桥、北大港、团泊洼)进行新一轮除险加固,将防洪库容提升15%-20%(如于桥水库从15.5亿立方米增至18亿立方米);对病险小型水库(如静海小河闸、蓟州杨庄水库)实施“一库一策”整治,2027年前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 数字孪生水库建设:为每座大型水库部署AI洪水预报模型(引入雷达测雨、卫星反演数据),预报精度提升至95%以上;建设流域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平台(覆盖海河流域北系、永定河、大清河),实现“风险识别-动态调控-效果评估”全流程智能化(2026年前完成试点,2028年全面推广);
- 跨区域协同调度:建立京津冀洪水调度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跨省市河道(如与河北协商大清河、子牙河联合调度),2027年前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 清淤扩挖与标准提升:重点整治独流减河(西河闸-入海口段)、永定新河(屈家店-入海口段)、子牙河(小河闸-杨柳青段)等10条骨干河道,按“100年一遇”标准扩挖河槽(拓宽25-35米),清除淤泥、树障及违建(目标:2030年前完成20条重点河道清淤,行洪能力恢复至设计值的140%);
- 生态护岸与功能修复:对被渠化的河段(如津河、卫津河)采用“生态混凝土+植草沟”复合护岸技术,恢复自然滩槽(2027年前完成150公里试点,2030年前推广至800公里);
- 蓄滞洪区优化利用:调整全市29处蓄滞洪区布局,对功能失效区域(如滨海新区大港湿地、静海王口镇蓄滞洪区)实施迁移或替代;建设分区隔离设施(可移动挡水堰)、快速排涝系统(低扬程泵站),确保24小时内完成高危区域人员转移(2028年前完成60%蓄滞洪区改造)。
- 新建城区:滨海新区(临港、南港)、海淀山后地区、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等按“100年一遇”暴雨设计,其他城市新建区域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重点区域如南京路、滨江道);
- 老旧城区:通过“管网混接改造+调蓄设施补建”提升标准(如和平五大道、南开广开四马路2026年前完成80%易涝点改造,2028年全面达标);
- 地下空间防护:对地铁(1号线号线)、地下商场(如国贸商城、天河城)等低洼区加装自动挡水板(高度≥0.8米)、水位监测传感器(精度±0.5厘米),配套应急排水泵(流量≥1000立方米/小时),2027年前完成重点区域全覆盖。
绿色屋顶(覆盖率≥45%)、透水铺装(占比≥65%)、下沉式绿地(年径流控制率≥95%);
过程控制:在道路(如长安街延长线、滨海新区新港三号路)、广场(如天津文化中心广场)等区域建设生物滞留池、植草沟(削减50%-70%径流峰值)、雨水花园(年径流控制率≥85%);
系统治理:结合城市公园(如水上公园、滨海图书馆周边公园)建设调蓄池(总容积≥30万立方米),实现“暴雨时蓄水、非雨季补水”(2026年前每个行政区建成8-10处示范项目)。
防潮堤提标:对滨海新区海挡(大港段、临港段)进行加固,按“100年一遇”高潮位+15级风浪标准建设(2027年前完成);同步建设“生态海堤”(如种植红树林、盐沼植物),增强抗潮能力与生物多样性。
潮汐调蓄与排涝联动:恢复独流减河下游湿地(如大港马棚口湿地)、永定新河下游湿地(如宁河七里海湿地),增强潮汐调蓄能力(2026年前完成1000公顷湿地修复);建设“防潮闸+排涝泵站”联合系统(如大港排涝泵站扩容至150立方米/秒),实现“潮涨排涝、潮落蓄洪”。
复合灾害预警:建立“暴雨-内涝-风暴潮”联合预警模型,提前48小时发布复合灾害预警,引导人口向高地转移(2028年前建成)。
整合气象南宫28(雷达、卫星云图)、水文(水库、河道水位)、工程(水库调度、闸门状态)、社会经济(人口、资产)等多源数据,建立洪涝灾害风险“一张图”(实时更新风险等级、影响范围、应对措施),2026年前完成平台搭建。
针对海河流域北系(永定河、大清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重点流域,构建三维动态模拟系统(精度达米级),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如100年一遇暴雨下的淹没范围、积水深度),为调度决策提供“虚拟预演”支持(2027年前完成试点,2029年全面推广)。
在水库(如于桥、北大港)、河道(如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城市易涝点(如南京路、滨江道)部署智能传感器(水位、流量、雨量)、无人机巡查系统(实时回传灾情影像)、自动控制闸门(远程调控行洪流量),实现“监测-预警-调度-处置”全流程自动化(2028年前完成80%关键节点部署)。
修订《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将气候适应性纳入工程设计规范(如重点区域防洪标准提高15%-20%);制定《天津市山洪灾害防治条例》《城市内涝防治管理办法》,明确基层政府、村集体、群众的权责。
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韧性水利”专项基金,年均投入不低于80亿元);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如PPP模式用于海绵城市、智慧水利建设,给予税收优惠);
探索“保险+应急”模式(扩大洪水保险覆盖范围,2030年前实现重点区域参保率超90%)。
建立“水务-气象-应急-交通-通信”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数据实时共享(2026年前完成平台对接);
推动京津冀协同(如与河北协商官厅水库、潮白河联合调度),2027年前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2025年7月天津洪灾凸显了超大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洪涝防御挑战,也验证了“韧性水利”体系的必要性。未来,天津市需以“流域统筹、城市韧性、沿海防控、智慧赋能”为核心,通过水利工程系统性更新改造,构建“能抗大险、能救大灾”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香港浸会大学回应武大图书馆女生控诉男生性骚扰案,强调学校有清晰的招生政策和行为守则,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处理任何违规行为,但不会就个别案件发表评论(四川观察)
香港浸会大学回应武大图书馆女生控诉男生性骚扰案,强调学校有清晰的招生政策和行为守则,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处理任何违规行为,但不会就个别案件发表评论(四川观察)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厅局级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等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只能在2个区间申请。
中央第九巡视组进驻山东后,山东省纪委监委已发9份审查调查公开通报,最高时1日内连发4份。
拉货跑到海南快一个星期了,终于接到订单离开海南前往广东湛江。#vlog日常 #原创视频 #面包车拉货 #货运生活 #货拉拉
刚到河北廊坊,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前往好客山东去了。#货运司机 #用抖音记录卡车生活 #记录真实生活 #一人一车一世界
省委研究:三门峡市市长徐相锋、郑州市政法委书记吕挺琳等20人拟任新职!
河南日报消息,河南省委组织部7月27日发布任前公示,现将经河南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的拟任职干部情况公示如下,请予监督:徐相锋,1971年4月生,在职研究生,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长,拟任省辖市委书记。
近日,瓶窑镇西安寺村一位村民在菜地里一瞥,吓出一身冷汗,眼前一条近1.5米长的巨蛇正慢悠悠地在自家菜地里散步。
7月29日上午,拥有百万粉丝的反串网红“罗大美”被害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二次开庭。29日下午1时20分,极目新闻记者从罗大美妹妹处获悉,此次庭审已结束,将择期宣判,被告依然坚持上次庭审的翻供供词。
据陕西省纪委监委7月29日消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康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陕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康军(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康军,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陕西榆林人,高级经济师,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
1960年中缅互换领土让出江心坡的消息总能在网上引发热议,2.7万平方公里争议地归属缅甸的决策至今仍被质疑是不是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