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南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信中国品牌力量

下好防御“先手棋”筑牢水安全防线

  

下好防御“先手棋”筑牢水安全防线(图1)

  今年主汛期以来,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极端暴雨洪涝事件趋多趋频趋强,还有多个较强台风北上影响内陆。湖南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如何?做了哪些迎战准备来构筑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联合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邀请湖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诗君做客《潇湘会客厅》节目。

  第二,洪水防御压力大。全省河湖众多,水网纵横,江湖关系复杂,湖区洪水、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是我省的防汛重点。省内四水洪水易在洞庭湖汇聚叠加,同时还易与长江上游洪水“遭遇”,湖区水位居高难退,防洪压力大。我省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7.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约1/3,危险区2.56万处,威胁540万余人,1370条山洪沟密布全域,山洪灾害防御任务重。

  第三,水旱灾害频发。历史规律呈前涝后旱、南旱北涝、洪旱交替的规律。我们初步统计,1950年以来发生全省性大洪灾35次、大旱灾29次,近年的一些特大洪旱灾害比如2017年、2019年、2020年、2024年的洪灾,2013年、2022年的旱灾。局部灾害几乎年年不断,灾害类型多样,既有流域性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也有区域性干旱,也佐证了水患是湖南最大的隐患这个事实。

  前期以7月上旬为界,经历7轮暴雨洪水过程,特别是6月中下旬的梅雨过程,澧水、沅江发生编号洪水,其中澧水上游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沅江上游托口水库遭遇超历史入库洪水。7月上旬后,转为高温少雨,湘中、湘北局地出现干旱。8月中旬受降雨及台风影响,旱情有所缓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面对复杂严峻且瞬息万变的防汛抗旱形势,我省水利系统在深入贯彻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备汛工作。汛前全面落实2.56万处山洪危险区责任人,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各类预案,完成年度水利工程建设扫尾、险工险段处置、朝天口堵口复堤、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组织水旱灾害防御培训演练3100余场,涉及10万余人次。全面组织开展备汛检查,加强度汛隐患排查整改,并在主汛期前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坚持汛旱并防。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防汛不松懈,另一方面,结合天气水情预报,做到抗旱早谋划,密切监测旱情发展动态,指导地方提前制定并动态优化抗旱应急预案;科学采取“先河道取水,后水库放水”、水厂分时段供水、灌区轮灌等精细措施,优化配置每一方水,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和灌溉用水等需求。

  一是提前预泄。强化雨水情研判,在洪水来临之前,通过发电、预泄等方式实时精细调度,提前降低库水位,有效增加了水库调蓄洪水能力。今年面对澧水上游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我们调度江垭、皂市水库降低库水位远低于汛限水位,预留了超5.8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这些提前腾挪出的库容,为“拦得住、蓄得下、控得稳”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精准调度。今年6月18日,沅江中上游发生持续性的降雨,托口水库累计降雨量达243毫米,21日、22日、23日连续遭遇3轮凶猛入库洪水,洪峰流量分别达3200立方米每秒、5780立方米每秒(历史第五)、9780立方米每秒(历史第一)。我们对托口水库实施了一场精细调度阻击战,托口水库水位累计拦蓄洪水5.5亿立方米,降低了洪江区洪峰水位约1.5米,最大程度减少了干流洪江、中方、浦市等地的人员转移和淹没损失。

  三是联合调度。我们始终着力协调好防洪与兴利、区域与流域、汛期与非汛期三对核心关系,系统科学实施流域统一联合调度。在应对今年沅江和澧水编号洪水中,我们精准实施了跨区域、跨工程的水库群联合调度,累计调度骨干水库拦蓄洪量58.2亿立方米,两次成功化解了沅水下游桃源河段超警洪水风险,充分发挥了水库群联合调度倍增作用。

  第一个重点是山洪灾害防御。湖南山地丘陵面积广阔,山洪灾害防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及时转移避险。我们在防御山洪灾害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也就是根据气象降雨预报、测雨雷达、雨量站降雨监测,当降雨可能达到或达到转移临界值时,以预警系统发送短信、“村村响”广播、电话、敲门入户等方式第一时间提醒群众及时转移。

  第三个重点是水库防守。我省水库有1万3000多座,是全国水库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小型水库97%以上。由于小型水库很多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时间长、病险多,一旦发生强降雨,水库水位骤涨,很容易发生险情,甚至溃坝。水库防守最主要的是提前降低水位,巡查责任人加密巡查,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报告水利等部门组织抢险,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避免垮坝。

  今年以来,全省的累计降雨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但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加上高温时间长、河流来水偏少二成多,岳阳、常德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干旱,一些地区出现了人饮、灌溉保障用水不足,但整体干旱程度较轻的。各地通过科学管水、合理用水、应急送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加之近期11号台风“杨柳”带来的降雨,有效缓解了干旱。

  根据湖南气候规律,8月后多为高温少雨天气。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报预测,后期降雨总体偏少,省内部分地方干旱可能持续发展蔓延,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保障难度也会增加。

  四是精细管水用水。密切关注水工程蓄水情况、雨水情测报和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分析研判保供风险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区域,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并督促指导市县水利部门、灌区管理单位、水厂管理单位等,进一步监测排查,精细管好水、用好水。我们也深化电水联调,在不影响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水电出力,蓄水保水保灌,为抗长旱做足准备。

  一是构筑“三道防线”,让监测更精准。第一道防线就是利用水利测雨雷达,对“云中雨”进行监测,延长短临降雨预见期,提前对洪水进行风险预警。第二道防线就是通过地面雨量监测站网,对“落地雨”进行实时监测,在洪水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洪水作出预报,是提高精准度的重要环节。第三道防线就是利用水文站网,实时监测“河中水”,为洪水防御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

  二是构建智能平台,让防御更主动。在山洪灾害防御方面,我们通过建立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整合气象水文监测成果,利用大数据计算分析,智能生成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快速直达一线,第一时间提醒当地政府组织转移避险。在水库调度方面,通过四水流域洪水调度系统,开展洪水研判和预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生成最优调度方案,为精准精细调度水工程提供有力支撑,让洪水防南宫28御更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