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南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信中国品牌力量

“煤电之城”蝶变“风动之城”气象数据撑起百亿产业绿镜头·发现中国

  

“煤电之城”蝶变“风动之城”气象数据撑起百亿产业绿镜头·发现中国(图1)

  ,走进国家电投阜光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屏幕上的数字跳跃不息。工作人员紧盯新能源电站发电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依据风功率预测系统提供的未来天发电曲线,精准敲定下一批电力交易的量级与价格——这是阜新风电企业日常运营的缩影。

  辽宁省阜新市,曾是一座“煤电之城”;如今,这里已经完成华丽转身,成了一座“闻风而动”的新能源城市,风力发电更是成了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截至2024年底,阜新市新能源装机规模530万千瓦,发电量110亿千瓦时。“钱都是大风刮来的”,成为当地群众的笑谈。从“煤烟滚滚”到“风车林立”,这一切,要从气象工作者在山头竖起的第一座测风塔说起。

  很多人曾经这样形容阜新:一年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人们一直把大风作为灾害进行预防。崔广在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新能源战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观念:风是一种能源,是可再生和永不枯竭的能源,阜新恰恰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可以变害为利。在了解、咨询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基本情况后,从2003年起,崔广带着团队对阜新的山、梁进行了摸底,扛着测风仪,用三年时间爬遍阜新的大小山头,累计行程超8000公里,用双脚丈量出了这座城市的“风潜力”。

  在彰武县的山头,他们发现彰武县在风机叶片高度的有效风年平均保持在5.8至7.1米/秒——这组“抢得早、抓得实”的数据,成了吸引华能、金山等风电巨头落户的“敲门砖”。

  崔广团队成员、阜新市气象局局长于树君回忆,彼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曾说,华能5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落户阜新,崔广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华能公司在全国的风场有700万千瓦以上,主动与华能公司合作的城市有好几个,但阜新风场的数据最详实。华能公司南宫28认为:和其他地区相比,阜新的前期工作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曾评价:“阜新创造了浅山丘陵地区快速,科学发展风电的新模式。”

  一花引来百花开。阜新在全市的土地上布下了一圈测风点,各个测风点上不断传来好消息:风力适于发电,可以建设更大规模的风电场。

  良好的环境,加上市气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编制的《阜新市百万千瓦风力发电发展规划》作为支撑,国内电力系统各大企业群雄逐鹿,大唐国际、中国风电等发电公司先后入驻阜新。

  国家电投阜光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场区内,15台风机在旷野中匀速转动,测风塔的传感器持续捕捉着风的脉动。这里的每一度电都与气象数据紧密相连,气象工作也由支持建厂向如今支撑市场交易转变,服务对象由风电企业向光伏企业拓展。

  “对能源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风功率预报。”风电场维护负责人陈旭阳介绍,“与稳定的火力发电不同,风能发电完全依靠天气情况,具有不稳定性因素。风功率预报则能提前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发电量,直接影响我们的营收情况。”

  国家电投阜光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风电场运维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与气象预警服务系统。摄影:张奥光

  在阜光风南宫28电场,气象服务已深度融入电力生产的全链条。建设初期,阜新市气象局的风能资源评估为风场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依托本地气象监测网络,他们不仅提供高分辨率的历史风速、风向等风能资源数据,还为光伏项目配套提供日照时数、云量覆盖率等关键参数,同时联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制定《新能源项目气象勘测技术规范》,统一数据采集和分析标准。气象专家也加入多学科考察团队,让气象因素与地质、环境等条件一起纳入综合考量。针对风电风机超过测风塔高度的新情况,阜新还联合辽宁省气候中心开展风场反演,用少量测点数据还原整个区域的风速分布,精准捕捉不同高度的风力数据;遇到极端天气,及时的预警则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防护盾”——去年8月18日至21日阜新出现连续性降雨过程,阜光电场提前3天收到预警信息,迅速调配5台大型抽水泵、400个防汛沙袋驻守关键设施,最终让电站在暴雨中安然运转。

  如今,这里的气象服务仍在持续深化:通过开展不同时段的风、光资源监测分析和预测,为电站运维提供全周期参考;与阜新市气象局合作的试点系统更助力国家电投阜光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持续优化风功率预测模型,目标是将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从前期的灾害风险评估(涵盖大风、低温、沙尘等多种隐患)到后期的动态预警,气象力量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稳健发展的坚实支撑。

  电力交易中,在每度电3角7分4的基准价的背后,是气象数据的价值释放。“提前10天预测发电量,就像给电力交易上了‘保险’。”工作人员指着屏幕解释。这种“靠天吃饭”却“知天而作”的模式,正是阜光风电产业走向精细化运营的见证。

  这样一组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对绿色发展的坚守。从崔广“踏遍青山”的执着,到现代气象科技在市场机制下的价值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总能在风中找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