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难预警到无网求救:收下这份手机应急指南
上个月广东清远 4.3 级地震,以及7、8、9 号台风「三台共舞」,也让身处广州的爱范儿编辑部着实紧张了一把;我们在北京的同事,更是一度被上周末的局地特大暴雨和洪灾困在家里。
虽然人类无法正面对抗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做好灾前预警。每当发生大范围暴雨、内涝和地震后,总有人询问:「我要怎样才能收到提前预警?」,而这也正是爱范儿想要为大家解答的。
其中,对于台风、暴雨、高温、山火等等规模大但是缓慢的事件,普通的手机天机服务就能覆盖,只需开启通知设定关注类型即可。
然而对于城市内涝、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受天气引发但时间/强度不固定」,以及地震这种难以远期预测的突发事件,仅靠天气服务是不够的。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应急信息发布平台是中国气象局旗下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它负责发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预警信息,是各种应急预警信息的「总源头」。
但上班族是没时间盯着气象局网站看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最后一公里」手段,来实时跟踪最及时的权威预警:
「国家应急广播预警」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运营的微信小程序,整合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等等诸多信源。而微信小程序可以弹出通知,向用户播报所在位置的预警信息:
除了接受当前位置通知,这个小程序还可以查询全国各地区的预警信息,支持查询的预警种类超过 50 种,甚至包括很多专业预警:空间天气(太阳活动)、下击暴流和低空风切变(影响飞机起降),甚至是核应急相应等。
这个小程序还关联了国家应急广播的视频号,里面有很多权威的科普知识和应急指南,功能相当完善,绝对值得一试。
作为地震预警信息的直接来源,中国地震台网有两个主要发布渠道:「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和「地震速报」app。
两者信息来源基本相同,但考虑到 app 版本太古老了(目标 API 还是 Android 12),所以还是微信小程序使用更方便。
地震台网小程序的特色是支持添加一个额外关注地点,让用户可以同时接收自己所在位置和关心的人所在位置的地震信息。
微信通知容易受到网络状况、静音勿扰等影响,特别是对于多在夜晚发生的地震。此时,手机厂商自带的预警系统就发挥重要作用了。
爱范儿实测:南宫28圈官网荣耀、小米、OPPO、vivo 四大品牌系统内置地震信息预警,其信源全部来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监测网络,均可免费开启。
小米:手机管家app → 家人关怀 → 预警中心,区分地震预警和自然灾害预警,还支持米家设备联动
鸿蒙 HarmonyOS:设置 → 系统 → 应急预警通知(使用华为与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合作的独立预警网)
三星:国行版本支持地震预警,设置 → 安全和紧急情况 → 地震预警 摩托罗拉:设置 → 紧急情况 → 地震预警
灾前预警重要,救灾期间的通讯同样不可或缺。在今年北京暴雨洪水事件中,出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殊服务。
在北京山区洪灾发生后,中国移动在 7 月 29 日宣布为北京地区用户免费提供一个月的北斗卫星短信服务。用户只需在有信号时给 10086 发短信开通,进入信号盲区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目前,除了国内最早做卫星通讯的华为之外,其他大厂都陆陆续续推出了支持的旗舰机型。
比起卫星通信功能总得提前开通,vivo 在一边兼容双星通信之外,在 X200 Pro 系列的发布会上还提出了另一条不同的思路:公里级的无网通信。
这套技术由 vivo 与联发科联合研制,基于蓝牙连接,理想环境下可实现 2 公里左右的对讲,以及 4 公里左右的文字广播。
实际使用中,相隔几百米的两人相互找到并不困难——但前提是双方都使用vivo手机。
而在海外市场,十多年前就流行起来一个小众领域:网状网络 (mesh network)——其实和 vivo 的方案底层技术架构和逻辑基本一致。
早年曾经有一个 app 叫做 FireChat,法国人开发,主要的设计场景是在演唱会、大型会议这种网络极差的环境下,让同好们可以无痛畅聊——在飞机上也很好用。
前不久,原 Twitter 创始人 Jack Dorsey 也开发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点对点网状网络应用,叫做 BitChat。
总而言之,无论是卫星通讯还是蓝牙对讲,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的需求始终都是一致的:保护好自己,向家人报平安。
这种时候,国产手机堆料时被调侃的「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才真正显示出了它的含金量。